惠州大亚湾航鹏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 分类: 公司新闻
- 作者:惠州大亚湾航鹏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 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24-03-10
- 访问量: 0
惠州大亚湾航鹏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 作者:惠州大亚湾航鹏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 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24-03-10
- 访问量: 0
生产安全事故
应
急
预
案
2022年版
为了进一步满足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原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14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修订后的预案是依据《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并针对自身实际编制的。
本预案是我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循的制度文件,是公司为了保障在船、岸发生生产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的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的要求和准则。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应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严格遵照执行。
现予以批准发布,于2023年01月01日起正式实施,自实施之日起,原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此令!
批准人:
惠州大亚湾航鹏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2022年11月28日
为了能在惠州大亚湾航鹏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船、岸发生生产事故时,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的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针对自身实际编制《惠州大亚湾航鹏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本预案是针对本公司船、岸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事前防范、事中应急处置、事后紧急救助而预先制定的计划及方案。
预案包括的主要内容:
在船、岸发生生产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时,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的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尽快控制事态发展,使事故造成的危害、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保障公司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码头基础设施造成危害和损失。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
(1)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在大亚湾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建立健全本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
(2)预防为主、以人为本。以船舶突发事件的预防为工作重点,加强船舶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做好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最大限度的消除或减轻事件造成的危害。
(3)依法规范、反应高效。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应急工作。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公司应急管理机制,对船、岸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
(4)密切配合、分级管理。加强各部门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分类管理、分级响应的分级负责制度,实行分级管理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应急机构的作用。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船、岸发生生产事故以及各类突发事件。
惠州大亚湾航鹏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经济实力及技术力量雄厚的民营企业,是海上防污、搜救与溢油应急的专业公司,2006年被中国航海学会批准为航海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
惠州大亚湾航鹏公司与深圳航鹏公司在人员、资金、技术等资源上有着共享和互补,公司现有员工170人,其中有20多人是经国家海事局培训的溢油应急指挥与管理高级人员,应急作业船舶11艘。2004年在惠州海事局的大力倡导下, 建起了唯一一家由民营企业自主投资的水上应急防污材料、设备展览厅及应急物资储备库。该展厅多次接受过国家交通部、省、市领导及周边地区相关单位的观摩, 获得了一致好评。公司凭借其专业化的素质和优质服务,于05年与国际知名企业中海壳牌签订长期合作伙伴,并由中海壳牌建造的我国目前唯一较先进海上专业应急清污船,“碧海一号”交由我公司操作管理, 进一步提高溢油应急的快速反应能力,在惠州海域以及珠江口海域的防污应急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在多次应急行动中充分发挥一定的效能。公司积极主动参与水上溢油应急处理和地方的应急抢险行动,多次受到国家交通部、广东海事局、深圳海事局以及地方政府的表彰,特别是我公司在04年“12.07”珠江口担杆水道油轮碰撞溢油事故应急行动中,我公司作为此次溢油应急行动的主力骨干,凭借多年的海上溢油应急经验,在广东海事局的统一指挥下,此次应急行动也成为了国内外瞩目的成功案例,并荣获广东海事局授与“突出贡献奖”。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更好的适应这种新的形势,作为专业海上防污、应急公司,我公司今后将不断地增加投入,完善内部管理,以便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实力。同时,我们期待着与更多的石油、石化和船舶公司携手合作,共同为保护我国海洋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2.1 火灾事故
发生火灾事故的三个必要条件为:可燃物、火源和空气。可燃物与空气接触,当点火源达到最小点火能时,则会引起火灾事故。
(1) 吸烟
办公区域吸烟是最常见的陋习行为,如果没有按照公司吸烟场所和时间要求,私自在办公场所吸烟,随地乱扔烟头,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2)短路或过载
由于防鼠措施不得当、错误短接、机电机械负荷太高等是造成配电房和工作区域发生火灾的最常见的情况。
(3)雷击
雷击产生的电弧是一种很强的火源。码头设备设施的防雷措施不落实,或因管理疏忽导致防雷效果降低,则可能在雷暴天因雷击引发火灾事故。
2.2.2 船舶碰撞危险
船舶在靠、离岸和围油栏作业过程中会和码头及靠泊船舶发生撞击、挤压、摩擦等作用。如果船舶靠、离速度过快,将会产生过大的撞击力,从而使船舶和码头遭受损坏。
2.2.3 坠海危险
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思想麻痹大意、防护不当或者设施缺陷,均有可能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在刮风、下雨等不良天气或夜间,发生这类事故的可能性将有所增大。一旦发生坠海事故,往往造成重伤或死亡。
2.2.4 设备伤人危险
船舶作业人员在围油栏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绳子缠绕、围油栏拖带人员等事故。
2.2.5 台风危险
每年夏天都是台风的高发季节,由于台风季节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破坏性大。给船舶正常作业带来很多的财产和人员伤害事故。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公司统一领导下,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迅速、高效展开。
(1)指挥长:由总经理担任;特殊情况下也可由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经理担任。
(2)副指挥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经理担任或由总指挥指定。
(3)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公司综合管理部,办公室主任由综合管理部经理担任,并设立昼夜值班报警电话(0752-5553682)。
(4)组织成员:办公室、财务部、综合管理部、船务部等部门的领导组成。
(5)事故现场指挥部:由公司总指挥指定人员担任。现场指挥部设立应急救援专业小组。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指挥长领导下开展工作,指挥长对救援工作负总责。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工作。
(1)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立即上报区应急救援中心。
(3)适时发布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
(4)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和公司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5)定期组织预案的演练,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6)检查评价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
3.2.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救援子预案并评价其有效性及落实情况。
(2)组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模拟演练工作。
(3)承办指挥部交办的有关事项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和对外信息发布。
3.2.3现场指挥部职责
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及时汇报事故进展情况。现场指挥部下设3个小组,其人员组成和职责是:
(1)应急救援组:由综合管理部派人组成,负责现场伤员的搜救和紧急处理,并护送伤员到医疗点救治。
(2)后勤保障组:由财务部人员组成,负责组织抢险物资、资金和工、器具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和人员。
(3)事故调查组:由船务部部派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参与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
监控是否存在船舶硬件缺陷,且船舶操作程序正常;作业人员是否按照操作规范程序作业。
5.1.1 分级、分类迅速报告并紧急处置事故警情。
5.1.2 充分了解现场情况,评估事故可控程度,确定事故等级,按本预案启动应急机制,作出相应响应,并及时通报各有关部门。
5.1.3 督导基层应急预案的正确实施,组织企业自救或互救,必要时派出应急指挥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到现场或现场附近有利位置指挥和协调应急行动。
5.1.4 充分依靠专业应急力量。在有关专业应急机构已到达现场的情况下,本预案应急人员要做到应急行动以协助专业应急机构为主。必要时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5.1.5 组织(或协助公安部门)疏散事故影响范围内民众,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现场警戒工作。
5.1.6 组织(或协调专业救援机构)开展灭火、堵漏、伤亡人员救援和现场清理工作。
5.1.7 实时充分掌握现场情况,评估事故发展趋势极其后果,必要时提高响应等级。
5.1.8 当上级预案启动时,应急行动与上级指挥中心保持一致。
5.1.9 必要时开展新闻发布工作。
5.1.10 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全程记录,及时向上级报告处置进展。
5.1.11 适时决定应急行动结束。
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事故原则上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及特别重大四个等级。
5.2.1 一般事故
指事态比较简单,对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造成危险和威胁,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本公司内部可以处置。
5.2.2 较大事故
发生事故对生产设备、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和威胁,已经造成较大人员重伤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等后果,但只需要调动公司全部力量,必要时由公司相关专业应急机构业务技术指导就能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
5.2.3 重大事故
发生事故对公司财产、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后果,需要政府和上一级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救援。
5.2.4 特别重大事故
发生事故对公司财产、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事故已经造成特别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后果,需要政府和上一级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救援。
5.3.1 几种常见火灾救援措施
5.3.1.1办公区火灾事故救援
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较小,尽可能扑灭。用毛毯或厚窗帘盖住火苗,隔绝氧气,或用沙土、水或灭火器(电及油产生的火灾不能用水灭火),必要时拨打电话119报警。
5.3.1.2 电气火灾扑救办法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为了防止触电事故,一般都在切断电源后才进行扑救。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或引燃附近可燃物时,首先要切断电源。
(1)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后,要立即切断电源,如果要切断整个码头或整个建筑物的电源时,可在配电室断开主开关,在自动空气开关或油断路器等主要开关没有断开前,不能随便拉隔离开关,以免产生电弧发生危险。
(2)发生火灾后,用闸刀开关切断电源时,由于闸刀开关在发生火灾时受潮或烟熏,其绝缘强度会降低,切断电源时,最好用绝缘的工具操作。
(3)切断用磁力起动器控制的电动机时,应先用接钮开关停电,然后再断开闸刀开关,防止带负荷操作产生电弧伤人。
(4)在动力配电盘上切断电源时,应先用电动机的控制开关切断电动机的回路的负荷电流,停止各个电动机的运转,然后再用总开关切断配电盘的总电源。
(5)电容器和电缆在切断电源后,仍可能有残余电压,因此,即使可以确定电容器或电缆已经切断电源,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仍不能直接接触或搬动电缆和电容器,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5.3.1.3 几种电气设备火灾扑救方法
(1)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火灾扑救方法
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电气设备都属于旋转电机类,这类设备的特点是绝缘材料比较少,这是和其它电气设备比较而言的,而且有比较坚固的外壳,如果附近没有其它可燃易燃物质,且扑救及时,就可防止火灾扩大蔓延。由于可燃物质数量比较少,就可用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扑救。大型旋转电机燃烧猛烈时,可用水蒸气和喷雾水扑灭。实践证明,用喷雾水扑救的效果更好。对于旋转电动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要用沙土扑救,以防硬性杂质落入电机内,使电机的绝缘和轴承等受到损坏而造成严重后果。
(2)变压器和油断路器火灾扑救方法
变压器和油断路器等充油电气设备发生燃烧时,切断电源后的扑救方法与扑救可燃液体火灾相同。如果油箱没有破损,可以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扑救。如果油箱已经破裂,大量变压器的油燃烧,火势凶猛时,切断电源后可用喷雾水或泡沫扑救。流散的油火,可用喷雾水或泡沫扑救。流散的油量不多时,也可用少土压埋。
(3)变、配电设备火灾扑救方法
变配电设备,有许多瓷质绝缘套管,这些套管在高温状态遇急冷或不均匀冷却时,容易爆裂而损坏设备,可能造成一些不应有的使火势进一步扩大蔓延。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用喷雾水灭火,并注意均匀冷却设备。
5.3.1.4 带电灭火办法
有时在危急的情况下,如等待切断电源后再进行扑救,就会有使火势蔓延扩大的危险,或者断电后会严重影响生产。这时为了取得扑救的主动权,扑救就需要在带电的情况下进行,带电灭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应用不导电的灭火剂如二氧化碳、干粉等进行灭火。不能直接用导电的灭火剂如直射水流、泡沫等进行喷射,否则会造成触电事故。
(2)使用小型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时由于其射程较近,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在灭火人员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靴、水枪喷嘴安装接地线情况下,可以采用喷雾水灭火。
(4)如遇带电导线落于地面,则要防止跨步电压触电,扑救人员需要进入灭火时,必须穿上绝缘靴。
此外,有油的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着火时,也可用干燥的黄沙盖住火焰,使火熄灭。以上灭火过程中如果有重大人员伤亡的首先公司各个部门领导组成临时指挥小组。组织抢救组,对火灾中被困人员进行救助并织现场作业人员紧急使用灭火器控制火势。然后警戒疏散组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引导和疏散人员、转移现场周围物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通讯保障接到指挥小组通知后及时拨打119详细告诉消防值班人员火灾地点、火灾种类、火势情况。同时医疗救护组联系120急救人员组成,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5.3.2 人员伤害事故救援
人员伤害事故是指人员在正常工作或应急状态下发生的人员受伤害事故,包括人员中毒、机械损伤、砸伤、突发性疾病及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等。当发生上述人员伤害事故时,船舶在岗人员按岗位组成应急小组,由现场指挥统一指挥,及时抢救伤员并联系专业医护人员(或单位)对伤员进行救护。
5.3.2.1机械损伤、砸伤
(1) 当船舶发生因人员机械损伤、碰伤而流血不止时,船舶救护人员应立即利用急救包扎药箱的医疗用品为伤者进行包扎止血并进行简单的处理。
(2)及时联系人员与车辆把伤者送到医院就医。
(3)当伤者情况严重时,应马上拨打“120”电话请求救护,并在现场利用现有医疗用品对伤者进行简单处理,注意不能随便移动伤者,以免伤情加重。
(4)及时把人员受伤情况向公司领导汇报并请求救护支援。
(5)配合医疗专业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护。
5.3.2.2人员落水应急救援
当船舶发生人员落水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迅速对落水人员进行抢救。
(1)马上对准落水人员位置抛下带有绳子的的救生圈,在落水人员无法抓到救生圈时,抛下另外一个救生圈。同时安排好一个水性较好的人员穿着好救生衣准备下水抢救。
(2)在落水人员无法通过救生圈进行救援时,懂水性人员在穿着好救生衣、身上扎好足够长的绳索后马上跳进水里对落水人员进行救援。
(3)在救援人员把救生圈套在落水人员的身上后,岸上人员通过拉救生圈上的绳子等方法把落水人员救上岸。
(4)落水人员救上岸后,根据实际情况对伤员实施救护。
5.3.2.3水上交通事故救援
(1)首先由公司各个部门领导组成的临时控制小组。联合事故调查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
(2)组织会水人员,佩带救生圈,下水实施救助落水人员、船上受伤人员以及重要贵重物品。
(3)医疗救护组联系120急救伤员,在救护车没有到来期间,组织临时救护人员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4)通讯保障组负责与海事局迅速取得联系详细告诉海事员事故地点、伤员情况。
(5)配合调查组专家详细说明事情经过。
5.3.2.4机械碰撞救援
(1)由公司各个部门领导组织事故调查小组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现场指导救援工作。
(2)组织抢救组组织现场人员,及时救助伤员,根据伤势情况需要入院治疗的及时拨打120求救。
(3)迅速成立临时调查小组对此次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查明事故原因,编写防范措施,组织机械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5.3.3 防台措施
5.3.3.1 预报方法
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气象部门发布的热带风暴、台风等预报信息,及时送交,并由行政组负责向防台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发送预报表。要求:
(1)太平洋、南海一带形成热带风暴时将预报送防台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每天上午送一次。
(2)热带风暴有可能影响本港时,将预报送防台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并由防台领导小组决定其它报送的相关部门,每天上午、下午各报送一次,预计可能袭击本港时,每三个小时报送一次。
(3)预报表的传递:办公室负责随时接收、填报预报表,并传真给船务部,由船务部及时按规定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报送预报表。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1)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2)需要向事故调查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3)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根据发生事故的事件情况,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事故后期处置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事故产生收集的污染物应交由有资质的部门处理。
(2)事故处置结束后,要根据现场情况逐步消除事故的影响,尽快恢复生产秩序。
(3)需要事故赔偿的,由公司组成善后赔偿小组处理赔偿事宜。
(4)事故处置结束后,公司根据抢险过程情况和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估讨论是否需要修订应急预案的内容。
明确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1)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掌握预案的内容和相关措施,每年组织一次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按照预案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预案的演练由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各成员单位、有关部室参加。
(3)每次演练进一步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明确本预案的报备部门,包括港务、海事等相关政府部门。
应急预案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维护和更新,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1)本《预案》是公司针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并协助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理。
(2)要加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职工预防重、特大事故的意识,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3)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参加重、特大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在抢险救援过程中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拦和拒绝。
(4)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应急自救措施,事故单位要立即启动单位应急救援子预案,防止事故的扩大;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要服从公司的统一安排。
本应急预案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实施。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